2007年1月3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法趣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名案 故事
波茨坦郊外的老磨坊
余定宇

  在德国风光如画的波茨坦小镇,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名胜,那就是隐藏在一片密林里的桑苏西宫。
  1866年10月13日,普鲁士大公国(德国的前身)的国王威廉一世,来到了这座仿照法国的凡尔赛宫建造的行宫。

  国王怒拆老磨坊
  得意洋洋的威廉一世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登上了这座行宫的顶楼,眺望着眼前的美丽风景。忽然,一座又破又旧的大风车磨坊,映入了他的眼帘,挡住了他眺望全城的视线。
  “拆掉它!”,威廉一世发出命令。
  “是,陛下!”一个大臣飞跑而去,不过很快就飞跑回来:“报告陛下,拆不得,那是一家私人的磨坊……”
  威廉一世恼怒了:“花钱买下来!再拆!快去办!”
  “是!是!”大臣再次飞奔而去。
  过一阵,大臣又再次飞奔回来,报告说:“陛下,陛下……磨坊……还是不能拆……那个倔老头儿说了,磨坊是他爷爷的爷爷留传下来的,一家人世世代代靠它糊口为生,它的价值无法计算,给多少钱都不肯卖!”
  威廉一世暴怒了,“马上派兵去给我拆掉磨坊!谁敢抗拒,就地正法!”
  铁蹄踏处,老磨坊顷刻被夷为一片平地。

  小市民状告大国王
  “国王竟然如此胡作非为,这个国家到底还有没有天理?”那个又穷又倔的磨坊主老头,一边蹲在废墟上老泪纵横,一边向过往的人们大声控诉。很快,废墟旁便引来了一大群民众,个个都义愤填膺地议论纷纷——
  “告他去”!“对!告国王”!“控告国王!”
   在波茨坦市民高呼“告国王”的口号支持下,磨坊主郑重地向普鲁士最高法院呈递了德国第一份“民告官”的起诉书,被告人:国王威廉一世;事由:利用职权擅拆民房;要求:赔偿一切损失!保障国民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的财产权利!
  小市民告大国王?整个欧洲,都在注视着这宗世界法律史上空前绝后的审判。

  擅用王权国王败诉
  开庭那天,柏林最高法院的旁听席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,但被告席上却空着,骄横的国王拒不出庭,也没有派律师代表前来应诉。可这并不妨碍审判的照常进行。
  当原告向法官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后,旁听席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怒吼声:“赔偿!赔偿!赔偿!”
  对这宗案情极其简单、事实一目了然的小案,最高法院的三位大法官面面相觑竟不知如何是好。但三位法官最终还是统一了意见——“法官只有一个上司,那就是法律!法官只忠于一个上司,那就是法律!”他们根据《帝国宪法》第79条第6款判决: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,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,并赔偿原告人误工费、各项损失费、诉讼费等等费用150大元。
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!一座崭新的磨坊又矗立在桑苏西宫墙外,150大元也送到了原告手上。

  旧磨坊与法治精神世代流传
  那是在官司打完的几十年之后了。骄横的国王威廉一世,与倔强的磨坊主老头都已经先后去世。威廉一世的孙子,已当上了德意志的皇帝。而当年磨坊主倔老头儿的儿子,也默默地继续当他的第二代磨坊主。
  那座由法院判罚威廉一世重建的新磨坊,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,也开始变得有点残旧。第二代磨坊主老头面临着倒闭破产的困局。
  在万般无奈之下,他咬咬牙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,表示想将上一代未达成的交易,由这一代来完成,即把这座旧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。
  威廉二世接到信后,陷入了深思。他认为,这件事既表现了德国人民的法治传统,同时,又表现了威廉一世尊重法律的理性精神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旧磨坊,可说是德意志全民族的一座丰碑。因此,再三思考之后,他亲自提笔,给磨坊主写了一封回信,随信赠给磨坊主6000大元,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,并劝他好好保存着祖先遗留的产业,也为德国保存着两家先辈所遵守的那种法治精神。
  收到威廉二世的信和钱之后,第二代磨坊主老头感动得热泪盈眶。他遵照皇帝的愿望,把钱用来对旧磨坊进行了大力的修葺,让它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。